“与杭同城”正当时
在这新一轮竞逐中
诸暨市编制出台了
《“与杭同城”三年行动计划》
在产业、交通、科创、文化、医疗
等方面全力融杭接沪
那么“融杭”的目标定位是什么?
到底该如何融入、怎么接?
他人之事,我事之师
看别人的脚,我们可以少走弯路,少跌跟头
继走进海宁探寻
杭海城际铁路的建设速度后
这次小编来到德清
这里又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供诸暨参考呢?
我们一起来看看
▼▼▼
作为环杭州都市圈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,近年来,德清在县域经济发展和改革措施推进上一直领跑全省。七年前,德清在“零”产业基础的条件下,“无中生有”打造国家地理信息小镇。七年来,德清本着筑“好巢”才能引来“金凤凰”的理念,在配套设施和营商环境上下功夫,地理信息小镇迅速集聚了大批的高端企业和人才,成为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的落户地。
那么
筑“好巢”的密码是什么呢?
▼▼▼
小镇早晚人气满满
完善的配套设施让人来了不想走
晚上8点,与其他开发区入夜时的冷冷清清不同,德清地信小镇的夜间灯光绚烂,休闲商圈内咖啡厅、料理餐厅、音乐吧、瑜伽馆等配套业态,让在这里工作的人很有获得感。正如里面的科研人员所言:“要有配套,它才能发展,没有一个很完善的生活圈,对人才是没有吸引力的。”
不过,吸引人才的不仅于此,一大早在地信小镇的休闲广场上,大多是周边高新企业的技术人才,出门就能运动的惬意生活,让他们感觉很舒心。“锻炼设施齐全,很适合户外的跑步,平常的生活也很方便,我觉得挺适合做研发,做一些需要安心做的事情。”一位科研人员表示。而另一位工作人员说:“让人来了就不想走了,就想定居在这里。”
建造之初遭遇不理解
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决胜秘诀
其实,在寸土寸金的地信小镇,当初划出大片土地造运动广场,建人才公寓,做美食广场,很多人曾经不理解。当地的一位市民向小编透露:“之前我们当地老百姓担心,这一片土地规模这么大,造价又这么高,害怕劳民伤财。但现在通过现实,给我们当地的产业化带来很好的效果。”
当初备受质疑的这些决策,如今吸引了上万名各类高端人才。与此同时,当地专门成立投资服务中心,建立首问责任制、AB岗制度等,给所有进驻的企业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。
“我们从企业洽谈开始,就有一个保姆式的服务,包括企业协议签订、注册,都是有专人负责,包括企业入驻到小镇以后,有任何的问题,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帮他去解决。”小镇地信局经发科负责人沈珏介绍。
200多家企业纷至沓来
现年实现税收超8亿元
就这样,德清地信小镇对高端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强,等候排队入驻的企业也越来越多,当地在不断做优服务的同时,注重项目的好中选优,催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。
据了解,现在全国地信类相对比较大的企业在园区里都有落户,如今进入小镇的地理信息企业,每年的入库税收至少在20万元以上,其他类企业至少是在50万元以上,这个还是最低的门槛。
至2018年,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入驻高新企业200多家,年实现税收超8亿元。德清县也被入选为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。
从一片空地到成为集聚200多家国家顶级地理信息企业的特色小镇,德清仅用了七年时间,他们是怎么做到的?在当地采访,无论是落户的企业还是引进的人才,大家的普遍感受就是舒适,这不仅包括工作环境、生活环境,还有政府的贴心服务。我们常说筑巢引凤,在融杭接沪的背景下,究竟筑怎么样的巢才能引进来并留住金凤凰,德清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。
融媒体记者 | 康伟 胡正涛 叶京取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