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我市高素质农民植保无人机培训在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开班,来自全市各农机专业合作社、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和家庭农场的63名学员参加。
在培训班上,浙江农林大学的老师将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,一步步指导学员正确操控无人机。“我第一次了解到无人机的构造原理和操作。”牌头镇火永家庭农场负责人楼火永表示,他还了解到农业部门对农民购买无人机有资金补助,打算在这次培训完后去购买一架无人机。
首期植保无人机培训为期15天共90个课时,除了相关法律法规、操作使用、维修保养外,课程还涵盖了商业礼仪、农业气象和生态循环农业等。学员完成培训并考核合格者,将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。
“乡村振兴,关键在人,尤其是高素质的农民。”市农机管理总站副站长傅建春告诉记者,他们希望通过课堂加实训的培训模式,逐步培养起一支有文化、懂技术、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,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据了解,自2016年以来,我市已连续三年举办了三期高素质农民培训班,涵盖种养殖各个产业,已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余人,以及青年农场主30余人、大学生农创客45人。今年,我市还将举办农机维修、农家乐经营管理以及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3个专业班,这些专业班将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,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,实行分段集中、实训实习、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“一点两线、全程分段、课堂+实训”培训模式,精心组织实施培训,助力“乡村振兴”发展战略。


